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全运会”)于近日在陕西西安圆满闭幕,作为国内规模最大、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盛会,本届全运会不仅展现了我国运动员的卓越竞技水平,更在赛事组织、全民参与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 竞技水平再提升

本届全运会共设35个大项、409个小项球友直播,吸引了来自全国37个代表团的1.2万名运动员参赛,无论是项目设置还是参赛人数,均创下历届全运会之最,在田径、游泳、举重等传统优势项目中,运动员们屡破纪录,展现出中国体育的深厚底蕴。
游泳赛场成为焦点,多位年轻选手表现亮眼,19岁的浙江小将张雨霏在女子200米蝶泳项目中以打破全国纪录的成绩夺冠,展现了她在巴黎奥运会周期内的强劲势头,而在田径赛场上,短跑名将苏炳添虽未参赛,但新生代选手的崛起令人瞩目,广东队的陈冠锋在男子100米决赛中跑出10秒06的个人最好成绩,成为中国短跑的新希望。

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深度融合
本届全运会的一大亮点是进一步推动了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融合,群众赛事活动首次纳入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,包括广场舞、太极拳、羽毛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,吸引了近万名业余选手参与,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全运会的内容,也让普通体育爱好者有机会登上全国最高水平的体育舞台。
全运会期间还举办了多场体育文化展览和公益活动,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,让更多人了解体育精神、参与体育锻炼,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继续推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,助力健康中国建设。
科技赋能 打造智慧全运
本届全运会在赛事运营中广泛应用科技创新球友体育,成为一大特色,5G技术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,为赛事组织、裁判判罚和观众体验带来了全新变革。
在游泳比赛中,水下摄像机和智能计时系统确保了成绩的精准性;在篮球赛场,AI辅助裁判系统帮助裁判员更快速地做出判罚,减少了争议,通过虚拟现实(VR)技术,观众可以在家中360度观看比赛,享受沉浸式观赛体验球友体育直播,这些科技手段不仅提升了赛事的公平性和观赏性,也为未来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年轻选手崭露头角 巴黎奥运蓄力
作为巴黎奥运会前的重要练兵场,本届全运会涌现出大批年轻运动员,他们有望成为中国体育的新生力量,在体操、射击、跳水等项目中,“00后”选手表现抢眼,展现出中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厚度。
16岁的跳水小将全红婵在女子10米台比赛中延续了东京奥运会的出色状态,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冠,而在射击赛场,20岁的杨倩与队友合作夺得混合团体金牌,再次证明了中国射击队的强大实力,这些年轻选手的崛起,为中国体育在巴黎奥运会上的表现增添了更多期待。
陕西展现东道主风采
作为东道主,陕西省为本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付出了巨大努力,从场馆建设到赛事服务,陕西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,西安奥体中心、延安体育中心等新建场馆设施一流,为运动员创造了良好的比赛环境,陕西还通过全运会推动了当地体育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,实现了“办赛精彩、参赛出彩、发展添彩”的目标。
闭幕式简约而不简单
在闭幕式上,组委会以“奋进新时代 启航新征程”为主题,通过文艺表演和灯光秀展现了陕西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活力,与开幕式相比,闭幕式更加简约,但依然充满了感染力,为第十四届全运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展望未来 中国体育再出发
第十四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,不仅是对中国体育的一次全面检阅,也为巴黎奥运会和洛杉矶奥运会的备战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,中国体育将继续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理念,推动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调发展,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力量。
随着全运会圣火的熄灭,中国体育又迎来了新的起点,运动员们将回到训练场,为下一站国际大赛蓄力;而全民健身的热潮也将持续升温,让体育成为更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第十四届全运会已经落幕,但中国体育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。